传承.创新 | 李昌贤与新中式花艺
日期:2025-11-13  作者:花朵 来源: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0

我校园林2151班曾斯沅同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花艺赛项个人优胜奖(第六名)第六届全国职业院校林草技能大赛花艺赛项获团体一等奖,取得了我校在此两项赛事中的新突破。殊荣的背后,离不开团队教练们的辛勤付出,特别是主教练、高级花艺技师李昌贤老师的悉心指导。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匠心传承者,领略他与花为伴以艺为魂的故事。

问道·中式花艺根魂的深度求索

时光回到1997年。二十岁的李昌贤在常州市绿杨花卉开始了他的花艺生涯。在当时的专业花艺领域,主流技术与审美普遍偏向欧式风格,西方现代花艺占据了中国花艺界的主流,谈到花艺,很多人脑海中反应出来的都是“西方”“舶来品”的概念。无论是色彩浓郁、造型饱满的古典瓶插,还是强调几何构成与视觉张力的现代架构设计,其核心技艺都根植于西方美学体系。在无数个与花相伴的日子里,李昌贤将西方花艺的架构、粘贴、分解等现代技法反复锤炼,融入指尖记忆做得得心应手

然而,技艺愈是纯熟,他内心那个关于的疑问便愈发清晰:这些作品再精美,终究是异域的风光。我们中国花艺的魂魄,究竟在何方?”这个念头如一颗种子,悄然落在他心间,静待破土而出的时机。

悟道·花艺创作中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2023年,他作为高层次人才被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引进,开始了自己的教育事业,开始带队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技能大赛花艺项目是根据花艺设计的构图、色彩理论、设计理念和技艺,合理选择运用植物以及植物器官和装饰材料,正确使用工具对植物进行再加工和养护,设计制作花艺作品的竞赛项目。比赛通常采用多个模块,主要为包括新娘花饰、植物种植设计、花束、切花装饰必考项目和包括平行花束、房间装饰、花环、人体花饰、餐桌花在内的惊喜模块,既考验选手的基本技能,更注重创新性。

源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花艺重在装饰性和功能性”,追求视觉的效果;而东方花艺重在意境和人文美讲究诗情画意。认知的顿悟,让一直埋藏在他心中的那颗种子终于破土而出。我们的花艺不能亦步亦趋地追随西方标准那些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写意精神、留白美学,应当在当代花艺中新的表达技能大赛的竞技场,本应是文化交流的桥梁,而不该成为文化迷失的岔路口。

证道·传承与创新中形成新中式花艺风格

多年来自己参赛及指导学生比赛积累的经验,越来越使他坚定了信念:中国花艺的未来,不在于追随,而在于传承创新。于是,李昌贤的新中式花艺探索开始了

崖柏的枯枝经他之手,化作了书法中的“飞白”,苍劲而空灵;再通过精巧的“接枝”,让鲜活的花苞从枯木中绽放,演绎着“枯木逢春”的生命哲学。他的作品层次丰富疏密得体没有奢华的架构,没有老套的桌台,突显的是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又让聚者身处大然的美景人们在他的作品前驻足,看到的不仅是花的形态,更是一片凝聚了东方气韵的微缩宇宙。将现代花艺的手法、理念与中国传统插花的技巧、思想融会贯通,创作出既有新意,又符合插花这一艺术门类特有理念的作品。这些“绝技”,让他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新中式

新中式插花从盆景与造园中汲取灵感,化枯木为骨、掇景为境,把盆景的“咫尺山林”转译为花间的诗意留白;又借西方几何秩序与空间体块,植入自由式插花的“构架”理念,让异形花器成为可游、可望、可思的立体画卷。技术层面,它突破“一枝一叶”的传统范式,以榫卯式拼接、悬挑式堆叠、负形切割等手法,使枝条获得建筑般的张力,花材在虚实进退间形成叙事动线;哲思层面,仍以“师法自然”为魂,却让“无为”的意境在现代场域中生成可触、可感的视觉山水的“新中式”花

如今,在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的讲台上,李昌贤最重要的作品,不再是某一件花艺作品,而是一个个被他点燃的年轻生命。他将自己半生所悟的“绝技绝活”倾囊相授,并告诉他们:“我们手中的花材,连着五千年的文脉。我们要做的,是让古人的智慧,在今天的阳光下开出新的花。”弟子曾斯沅在他指导下,从世赛江苏选拔赛第一名走向全国大赛的领奖台。陆振鑫、谷文涛等学生,将他的理念带到全国赛场,屡夺一等奖。多名学生被授予“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这无疑是对李昌贤教学成果的最好证明。他更以世赛技术指导和全国裁判的身份,将“新中式”的美学种子,播撒向更广阔的行业土壤。

从深扎行业的土壤,到经世界舞台的洗礼,再到回归传统完成技艺的涅槃,李昌贤用近30年的时光,走通了一条中国花艺师的自信之路。他开辟的这条“新中式”小径,正由他的学生们继续拓宽,延展向一片无垠的、属于东方的花艺森林。(文/花朵 复审/张超 终审/章志红

 

收藏本页